藝術有很多分類,而建築便是其中之一。建築被譽為是「 凝固的藝術」。因此,當透過鏡頭去呈現那些優秀的建築作品時,我們有義務將這種藝術之美傳遞給讀者。
今天,我們來聊聊攝影愛好者應該 如何拍好建築攝影,初學者如何拍出令人 印象深刻的建築照片。我將從 特色、光影和 後期3大方向為大家提供一點創作思路,其中每一部分又有各種細分方法論。
一、凸顯特色
唯有與眾不同,才能讓人印象深刻。
雖說建築被稱為「凝固的藝術」,但並非所有建築都有資格享受這種榮譽。唯有與眾不同,才能讓人印象深刻。因此,我們要尋找那些有 特色、有一定 審美價值的建築,這是最重要的前提。然後,你才能考慮嘗試尋找最佳角度來拍攝。
那麼,如何找到符合這些條件的建築呢?
我們不妨從兩個方面著手:
城市地標文化遺址
1.1 尋找特色建築
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,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標識,許多城市都會邀請一些國際知名建築設計師來為地標建築操刀,所以,選 城市地標來拍,基本不會出錯。比如:
廣州地標建築——廣州塔
地標建築| 廣州塔
東莞地標建築——南城青少年宮
地標建築| 東莞南城青少年宮
上海地標建築——金茂大廈
地標建築| 上海金茂大廈
如果說地標建築展示的是當代建築的 科技力量,那麼,文化遺址則是講述有關 歷史人文的故事。
文化遺址是先輩智者們的 智慧結晶,往往兼具藝術與功用的雙重特徵。
比如這座始建于1912年的福建客家土樓,詮釋著 敬畏自然、天人合一的處世理念。
文化遺址| 福建永定客家土樓之「振成樓」
再比如,烏鎮西柵的白蓮寺塔
文化遺址| 烏鎮西柵白蓮寺塔
1.2 尋找最佳角度
以最佳角度呈現建築特色。
建築總有一面最令人著迷,這需要我們去探索與發現。
夕陽在古塔身後慢慢墜落,我站的角度恰好捕捉到了落日與塔頂相遇的瞬間,彷彿看到了佛光普照,十分神奇。
惠州西湖泗洲塔
夜幕降臨,在龍舟池的岸邊遠眺,不僅能拍到建築的燈火輝煌,而且還能完美展現建築的對稱之美。
廈門集美中學道南樓
此角度下,演武大橋猶如一條巨龍,飛躍于驚濤駭浪之間。
廈門演武大橋
二、美妙光影
攝影是光影的藝術
光影是塑造建築立體感的最佳方式,也是讓照片出彩的捷徑之一。
想要獲得美妙光影,我們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:
2.1 等待光線
恰當時機的光線才能帶來恰到好處的光影,首選有陽光的早上或傍晚,因為此時太陽的照射角度較低,光線相對柔和。
早晨的陽光從拱門的前側方斜射進來,明暗的光影為讀者塑造出了一種縱深感和一絲神秘感。
惠州朝京門
斑駁的牆,鏽蝕的鋼,這裡曾見證了時代的發展與變遷,如今早已人去樓空,退出了歷史舞台。陽光投射下來,涇渭分明的光影,讓腳下的這條路變得與眾不同。
廣州紅專廠
2.2 鏡像倒影
如果你要拍的建築恰好是臨水而築,那麼倒影裡一定有她最美的身影。
將倒影一起納入構圖,是建築攝影中最常用的表現手法之一。
水面波平如鏡,倒影著古鎮的暮色,也倒影著穿越千年的古建,一切顯得如此安寧。
西塘古鎮
如果你拍攝的是當代建築,這種方法同樣適用。
這是拍攝廣州大劇院最經典的角度,沒有之一。
廣州大劇院
2.3 反射光影
要想拍到有倒影的建築並非是件容易的事,畢竟,除了要具備「傍水」這個重要條件,還要看水面是否足夠平靜。
如果不能拍到鏡像倒影,能拍到 反射光影也是不錯的。
霓虹燈的身影被江水打碎,如煙似夢,幻化成了一江的彩虹。
廣州海印橋
雨後黃昏,濕漉漉的石板路反射著街邊暖黃的燈籠,讓小巷的路面平添了幾分質感,不再有平鋪直敘般的單調。
西塘古鎮
三、後期創作
打破思想禁錮,擁抱後期。
拍攝建築,不是單純為了記錄,也不是為了真實呈現,而是給讀者 傳遞一種藝術之美。
攝影從來都是個性化的創作,從來都不應該拒絕後期,相反,我們還要緊緊擁抱後期。通過後期的二次創作,我們可以注入自己的 創意與 靈感, 從拍照進階為攝影,將「照片」升級為「作品」。
結合建築物的歷史與文化特色,我在後期時,除了進行黑白處理,還融入了中國傳統書法元素,加強整體畫面的素雅水墨風格,使之形成 水墨江南的視覺效果。
風格:水墨風
除了黑白,你還能處理成「 青橙色調」。
色調方面,保留並加強了天空的橙黃色與陰影的青藍色,去掉其餘雜色,形成了更有視覺衝擊力的 青橙冷暖色調對比。
此外,還抹去了一些干擾物,如路燈、招牌等,使畫面變得 更簡潔、視覺 更聚焦。
風格:青橙色調
此外,你還可以玩一下「 局部彩色」的後期風格。
通過後期裁剪,突出這座摩天大樓的局部細節與質感。將人以外的部分處理成黑白,並增加對比度, 加強明暗光影效果。
另外,保留玻璃幕牆清潔工人的衣服顏色,使之成為一個 視覺錨點,在規律的線條中引入不同,以人之渺小,反襯建築物之龐大。
風格:局部彩色
以上這些有關建築攝影方面的創作思路,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。
關注粉絲團「瘋攝」,給你最棒的攝影知識